新材料与多功能结构作为高新技术的基础和先导,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一起成为二十一世纪最重要和最具发展潜力的领域。近年来,“功能材料高性能化,结构材料多功能化”成为新材料研究的发展趋势,大多数民用和国防军工用器件要求材料具有多种性能。轻量化多功能材料是在近年来随着材料制备和成形加工技术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类新材料。它具有超轻、高比强、高比刚度、高强韧、高能量吸收等优良的机械性能,以及减震、散热、吸声、电磁屏蔽、渗透性优等特殊性质,既可作为许多应用的结构材料,也可作为一些场合的功能材料,而一般情况下它兼具功能和结构双重作用,是一种性能优异的多功能工程材料。轻量化多功能材料和结构在高能耗装备(汽车、高速列车、航空航天器、轮船等)的广泛应用,不仅会大幅度降低对常规能源的需求,同时也可减少环境污染。随着轻量化多功能材料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系统地发展轻量化多功能材料结构分析的理论及方法,揭示其宏观性能与细观组织结构间的定量关系,实现对轻量化多功能材料的准静态和动态力学行为的准确描述和表征,建立和完善测试方法和技术规范,针对不同的国家目标需求,研究超轻结构多功能化机理成为急待解决的基本而关键的科学问题。黑龙江省作为全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及军工产业基地,在轻量化多功能材料与结构方面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和较大的市场需求。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公司是我国直升机、通用飞机、特种飞行器的重要研发和生产基地,在直升机和通用飞机研发和试验技术、复合材料结构设计等方面国内领先。新一代飞机需要最大限度地减低飞机重量来提高其运载效率,哈飞新一代飞行器要走向世界,就必须采用新材料和新技术,而轻量化多功能材料与结构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技术。另外,先进多功能材料是飞机发动机制造领域的关键技术,也是我国国产飞机发动机制造急需攻克的难题。开展先进多功能材料力学行为与结构设计研究不但可以实现我省东安发动机公司技术的转型升级,还可以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同时,由于航空飞行器领域产业链长,覆盖面广,涉及机械、材料、电子、信息等诸多行业,深入开展轻量化多功能材料与结构基础研究,明确其协同机制、调控机理和设计方法是当今新材料领域重要发展方向和热点问题,对推动我省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将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新贡献。
在过去二十多年中,随着高效率、智能化装备对高性能新材料的迫切需求,国外学者对轻量化多功能材料与结构制造技术、力学特性、结构设计与优化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重要进展。我国在相关工作中也取得一些进展,一些成果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例如,方岱宁院士等研究了轻量化多功能材料与结构的等效本构关系和比刚度矩阵。程耿东院士以材料相对密度和单胞特征尺度为两类变量,探讨了一种能够对轻量化多功能材料的内部应力进行优化的新方法。吴林志等提出了轻量化多功能储能结构的设计方法。十多年来,本实验室瞄准国际前沿和国家需求,以轻量化多功能材料与结构为研究对象,致力于轻量化多功能材料力学行为与结构设计基础的探索性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发现。例如,在轻质、防隔热材料方面,本实验室提出了仿生复合材料梯度结构的概念,开发出了材料制备工艺和性能评价体系,其密度仅为0.5g/cm3,具有很高的比强度、比刚度和承载能力,使用温度可达到1600℃,减轻设备质量。这种材料是未来高性能飞机发动机燃烧室和叶片制造的关键技术,可以大幅提升发动机的工作效率。同时,为了将功能与结构进行一体化设计,实验室建立了轻量化多功能材料理论分析模型,预报材料宏观性能与其细观结构的关系,设计了两种轻量化多功能材料新构型。系统地开展了轻量化多功能材料结构静力学实验、稳定性实验和动力学实验。建立了轻量化多功能材料与结构力学性能评估的一套完整方法,为其设计与推广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实验室还将仿生原理应用于轻质材料与结构设计中,开发的多功能梯度复合材料夹层结构,可作为汽车、机器人、设备的主体材料,具有抗冲击、减震、轻量化的特点,是汽车、机器人、机械设备等产品轻量化最理想的新型材料。为拓宽应用领域、提高生产效率和减低产品成本,实验室首次开展了多功能陶瓷基复合材料的快速成型技术研究,解决了多功能陶瓷基复合材料难成型、难加工、个体性能差异大的问题,使多功能陶瓷基复合材料从科研向产品转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上述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成立黑龙江省轻量化多功能材料力学与结构设计重点实验室,可以有组织地系统地展开轻量化多功能材料与结构的基础研究。这对于进一步积聚人才,凝练目标,开创学术新前沿、抢占学科制高点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通过这些研究所产生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性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高性能轻量化多功能材料与结构的制备与应用,在轻量化多功能新材料设计、制备与性能表征方面实现新的突破,并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实验室的建立对推动黑龙江省新材料和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科技水平提升具有显著意义。
本实验室将重点以轻量化多功能材料为研究对象,开展轻量化多功能材料力学性能与结构设计基础研究,并通过这些研究指导轻量化多功能材料结构设计与制备。具体研究方向和内容主要包括:
(一)轻量化防热复合材料结构
针对新一代热防护材料与结构的多功能一体化要求,以超轻质陶瓷基复合材料(点阵复合材料与结构、纺织复合材料、功能梯度复合材料)的传热行为、力学响应和失效机理研究为主线,通过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建立、发展和完善陶瓷基点阵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方法、制备工方法、性能预测与评价的理论方法,建立较完备的超轻质陶瓷基复合材料与结构高温性能测试与表征方法及手段,为新一代热防护材料与结构的设计及其优化提供理论依据,也为轻量化陶瓷基复合材料与结构的应用提供新思路。本方向研究有利于促进我省在轻量化热防护材料的传热、力学行为、失效机理等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研究成果应用于飞机发动机叶片的设计和制备领域将大幅降低发动机的重量、提高使用温度和安全可靠性,促进我省飞机发动机技术进步、提高竞争力。本方向重点研究:
(1) 轻量化防热复合材料与结构传热机理;
(2) 极端环境下轻量化防热复合材料与结构力学行为与失效机理;
(3) 新型轻量化防热复合材料与结构的设计理论与制备工艺。
(二)轻量化承载复合材料结构
针对新世纪材料和装备轻量化要求,以超轻质复合材料与结构的构型设计、制备工艺和试验表征方法等关键技术为主线,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实验验证相结合的技术路线,从复合材料细观力学与复合材料破坏宏观理论相结合的角度,通过引入细观构型参数,建立相应的动静态力学模型,弄清超轻质复合材料在典型载荷作用下的力学响应、破坏形式与失效机理。本方向研究有利于促进我省在轻量化复合材料结构创新设计和优化理论方面形成特色和优势。同时,本方向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飞机机身主承力结构一体化设计和制备上,将大幅降低飞机的重量、提高其运载效率和飞行距离,促进我省飞机制造产业技术进步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本方向重点研究:
(1) 超轻质复合材料承力结构准静态力学行为与失效机理;
(2) 超轻质复合材料承力结构动态响应与冲击失效机理
(3) 超轻质复合材料承力结构优化设计。
(三)轻量化仿生复合材料梯度结构
针对未来新一代热防护材料与结构的多功能一体化要求,以仿生复合材料梯度结构的传热行为、力学响应和失效机理的研究为主线,通过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建立、发展和完善仿生复合材料梯度结构设计方法、制备工方法、性能预测与评价的理论方法,建立较完备的仿生复合材料梯度结构高温性能测试与表征方法及手段,为新一代热防护材料与结构的设计及其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室率先提出了仿生点阵梯度结构的概念,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同时,本方向研究成果应用于先进飞机发动机燃烧室的设计和制备领域,可以有效地降低高温热应力引起的燃烧室破坏,大幅提升发动机的安全使用温度,促进我省飞机发动机制造产业技术向国际先进水平靠拢。本方向重点研究:
(1) 仿生复合材料梯度结构传热机理与防隔热效率评价方法;
(2) 仿生复合材料梯度结构的高温力学理论与失效机理;
(3) 仿生复合材料梯度结构力学响应的数值仿真;
(4) 仿生复合材料梯度结构设计与优化。
(四)轻量化多功能材料结构的增韧方法和实现途径
针对轻量化多功能复合材料结构成型困难、力学性能差的问题,以消除轻量化多功能复合材料结构残余热应力、实现材料制备为主线,通过实验研究、数值模拟和理论分析,建立、发展和完善轻量化多功能复合材料结构设计方法、快速成型工艺、性能预测与评价的理论方法。本方向研究成果将有利于促进我省在陶瓷复合材料快速成型基础理论和制备技术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同时,研究成果为发动机轻量化复杂热端部件提供快速、低成本的制备方法,促进我省飞机发动机产业的发展。本方向重点研究:
(1) 建立轻量化多功能复合材料的微结构设计方法和外形结构精细调控方法;
(2) 建立轻量化多功能复合材料结构的增材制造方法与工艺参数优化;
(3) 基于复合增韧原理,提高轻量化多功能复合材料强韧化性能。